一、基本情况

~学弟学妹们好呀!作为已经成功上岸并且已经享受了一年研究生生活的老学姐,很开心还有机会回忆这段辛苦但闪着光的旅程,还有机会可以分享给你们看,更是莫大的荣幸。

正好也是23届刚刚考完初试,正在准备复试。24届在开始了初试的阶段。感谢老生研路的邀请,正好这篇文章也是对自己备考过程的正式总结,我相信从中可以看到自己的一路走来的付出、跌倒和成长,而如果这些,你也在经历或者将要经历,那么这篇文章可能可以帮助大家少走一些弯路或者解答一些疑惑,哪怕只是让你的内心更安定一点,是再好不过了。

我本科毕业于上海的一所双非财经类院校的会计专业,二战的总成绩是230+,其中管理类联考150+,英语80+

找不到研招网截图啦~~忘记留底了嘻嘻。这是报考院校复试名单截图)

其实就英语而言我觉得这个分数和我心里的预期还是很相符的,但对于管理类联考,我不是很满意,所以就这一方面我也做了诸多的反思,也和我研究生的室友做了很多交流,相关的经验会和大家在后文中分享。我的初试成绩在目标院校排名前40%,复试分数排名前2%,最终排名前10%,所以复试这块我也有很多心得想要与大家分享。

1.学习基础

199联考的内容我之前是没有接触过的,英语在考研以前也是不是很好的,经常为如何学好英语而发愁,六级也是425飘过(我觉得我20岁之前英语这门课所有的运气都用在了这里哈哈)。

本科虽然是一所财经院校,但是自己在学校其实并没有把很多精力放在学习上,所以我的专业基本功并不是很扎实,这是我一战时面试失利的重要原因。这也是MPAcc与其他考研专业的不同点之一,初试过线对于我们来说,真的只是半只脚踏进了目标院校的门(甚至对于附录比很高的一些学校来说,我们依然还是站在大门外的),复试的结果也是最终能否被录取相当关键的原因。

 

2.考研动机

就我个人经验而言,我觉得在考研前想清楚这个问题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清晰的目标导向是做任何一件事的动力来源之一,对于考研来说更是,只有清楚自己未来的方向在哪里,在这条路上才会少一些迷茫,多一份坚持的力量。其次,这个问题的答案,也会影响到之后我们对于一些问题的抉择,比如:报考哪所院校,是否要报非全,调剂还是二战等。所以,在开始备考前,我们可以尝试想清楚以下问题:①考研在你未来的规划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②还有没有其他可以实现这个目标的方式?③对你来说,每种方式付出的成本和获得的收益各是怎样的?这个问题的理由和答案,每个人都不同。

就我而言,我自己选择了考研其实是因为实习之后,我觉得,会计这个职业,如果以本科的学历去应聘工作,起点会比较低,基本上就是出纳和会计,再不提升自身的情况下,职业天花板也会很低,这与我的职业期望不符;而如果要精进自己,可能会更偏向于考各种证书,但边工作边考证对我来说压力太大。而如果不去做会计,在其他领域我也有参加很多实习,我更加深感我并不具备其他领域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从头学习的成本也会跟高,而即使未来我在某一领域发展的不错,更高的发展也会受到学历的限制。再加上家庭并没有给到我需要赚钱养家的压力,所以,长痛不如短痛,我选择了考研,为自己的发展寻找更多的可能性。

 

3.目标院校的选择

“考得好不如报的好”,我觉得这句话,对于除了有绝对实力、能考250以上的普通大众(就是我)来说,真的是适用的。选择目标院校是门技术活,虽然不能保证你在2020200分左右可以进一所985,但是可以帮你将复试被刷的风险降到较低的水平。

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自己的择校经验。先说一下我自己情况,我是第一年的3月就开始全职备考了,所以到10月份可以报考院校的时候,我的基础和强化阶段基本都已经结束了。根据自我感觉和实战结果来看,10-12月份的学习并不会使我的成绩有大幅度的提高,基本保持与模考水平一致。(所以接下来的目标院校分析大家可以借鉴,而最终的决策则与每个人的目标及风险偏好有关)。

在模考之后,我们根据自己的分数,选择院校的时候要重点看两个方面:

第一,你考上这个学校的概率有多大。这一点上我们需要去找各个院校的历年录取情况,然后分析以下问题:

1)这所院校历年招生人数,其中有多少推免,多少统招?(招生人数太少不建议报考,要注意不要被官网或者一些公众号直接放出来的招生名额所迷惑,很多高校名额大部分给了推免,还有一部分会给少干计划的考生)。

23-5年之内,这些院校的复试分数线是多少?(评估自己能否有可能入围复试)

这里要注意看,有没有某一年分数很高或者很低,为什么?其实很高和很低的数据都并不太具有参考意义,因为很可能这是由于某些政策原因导致的,比如突然扩招(比如2020年中国海洋大学)或者缩招(2021年央财北京校区),或者是特殊的原因(比如:北京师范大学2020由于是首次招生,录取分数很低,并不是一个985院校正常的分数,但2021年即便是珠海校区也直接到了230分,这算恢复正常,2022年也是稳定在高分)。所以建议考虑时排除这些异常样本值。

3)在复试分数线上的各个分数段,录取比例各是多少?(评估自己进了复试之后,有多大的可能最终上岸)

这一步是最重要的,因为能进复试和能最终上岸之间,还有很长的路,很多的变数。我个人觉得,择校之后的要做的事情是80%可以上岸的概率稳住或者尽可能提升”,而不是“把概率从50%提到80%”。因为后两个月学习的时间很紧,考生的状态也都趋于疲惫,特别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而导致学习效率下降。所以,在制定目标上不适合给自己过高的压力。(但这个情况可能不太适用于到报考时还有大量知识点没学完的同学,如果你们后两个月努力学,可能成绩的提高也会比较明显)

另外,这一点上,各院校公布的复试方案中,总成绩的计算方式也是大家需要参考的点。从初试复试分别占总成绩的比重可以看出这个学校对于初试成绩的重视程度(逆风翻盘的几率可能有多大),这个因素在大家评估自己初试成绩和院校匹配度时,也可以考虑进来。

 

第二,其他因素导致预估上岸概率出现偏差的风险有多大,以及更重要的是,你能承受的风险有多大。

任何基于数据的、理性的分析,其实都是帮助我们更全面的了解情况,评估我们所处的位置,辅助决策,最终的决策和我们的目标息息相关。举个例子,比如我一战的时候,心里有足够的承受能力,已经做好了失败了再来一年的准备,所以这时我就有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我愿意报好一点的院校试一下;但二战的时候,我的心理已经处于比较疲惫的状态,目标就只有上岸一所211大学(不考虑地域等任何因素,能上岸就行),所以我此时是一个完全的风险规避者,那面对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中央财经大学粤港澳新增招生的消息,我可能就选择放弃,因为他们最终的分数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谁都无法预料是高是低,因此我选择报一个近几年招生人数和分数比较稳定,且我在报考时有80%以上的几率可以被最终录取的院校。

在这里,我用了很大的篇幅分享择校经验,是因为考研就是一场结果不确定性极高的考试,你所能获得的信息十分有限,每一步都是惊险跳跃,因此我希望大家都能明确自己的目标,尽可能理性权衡利弊,不要做“赌徒”。

 

4.关于要不要报班

在一点上我觉得大家一定要想清楚的一点是,报班学习和你自学有什么不一样?你希望报班能给你带来的帮助是什么?只有想清楚了这两个问题,我们才不会盲目报班或者抗拒报班,也更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考研机构和老师。

就我自己而言,我并未接触过管综,所以我需要老师来带着我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向,并且顺利避开备考中的一些“坑”,这些“坑”要是靠我自己学习发现,会很浪费时间,效率极低。而对于英语,我自己的想法是,学了十几年的一门课程依然很差,可能真的是学习方法上出现了问题,而且我很想利用考研的机会,把我的英语从我的弱项变成强项,或者至少不拉我的后腿。专业课就更不用说,当你只有2-3个月的时间准备4-5门的课程,每门课程的书又至少300页,我是完全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学习,不知道重点在哪里,目标院校在每个板块倾向于怎么考,答题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陷阱在哪里,可以说是十分迷茫。因此我最终是决定,选择专业的机构去听老师和学长学姐考试分享的学习方法、以及他们的经验总结,帮助我自己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关于报班之后,有些同学在备考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报了班、听了课,但是老师和学长学姐的建议不落地(“不听话”),我想就这个问题说说我自己的看法。可能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多年来这套方法也在诸多考试中帮你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毕竟考研,对每个一战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考试,而且备考时间很近,能让你试错的机会并不多,所以,如果课上有一些看似与知识点无关但与思维方式、复习方法有关的内容,请务必好好听,因为它很可能是你的诸多前辈用“血泪”的代价总结出来的。下面是我根据自己的经验,对于“听话”这件事做的一点反思。

1)听什么话?听老师对于每门课程特点的分析及对应的学习方法是应该怎样的;听老师对于备考阶段的规划,以及每个阶段必须完成的任务和应该达到的效果;小心避开老师提示过的备考过程中的“坑”。

2)为什么听话:听这些指导和经验对于保证我们在正确的方向上努力和提高学习效率是特别重要的。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对于专硕的备考,效率才能保证学习效果,而非学习时长。

3)给大家分享一个我踩过的坑。某位老师上课时说过这么一句:考场上怎么做,平时就怎么做,训练自己的思维模式,形成直觉反应,考场上不可能一下子改过来平时的习惯。而我备考英语时,在纠结选项中一般倾向于选择自己认为错的那个,以方便之后查找错误。结果考场翻车,纠结很久之后选了明知道更大概率会是错误的答案,而与平时不同的是,我没有纠正错误的机会了。这也直接导致我的英语没有达到理想分数,真的只差2分(验证了那位老师说的:考场上的差几分可能不只是一个知识点的问题而是你的思维系统、行为模式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初试经验

1.备考要早开始!!

我这么认为的原因是,现在外部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今年本科应届毕业生大概会达到900多万人,同时受疫情和国际形势的影响,国内经济增长压力很大,很多人出国留学受到影响,就业形式也依然严峻,所以考研可能会成为很多学生下一步的选择,每年考研人数的大幅增长也证明了这一点。而考研录取的人数虽然在逐步增加,但是,相对来说远远小于需求增长幅度,所以二战的人数和比例也在逐年增加,除去我们对于学习效率的考虑,二战的人已经比一战的人多学一些时间了。

此外,具体到MPAcc,这个专业的竞争程度想必大家心里也是有数,往往全日制没有调剂机会,即使有,双非院校的调剂分数也在230+,这对大多数考生来说,都是一个不低的分数。前面说这么多,不是为了给大家制造焦虑,而是想让大家对于考研的整体情况有一些了解,这样你在摄取一些“备考战线不要很长”或者“逆袭班10天帮你上岸”的信息时,就会更有甄别能力,或者至少会多思考一下,你想,如果10天能上岸,前面学1年的人都是傻X吗?(你品,你细品)。所以大家一定要趁早想明白这个道理,不要错过备考的最佳时期。

 

2.参考用书和老师选择

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的观点是,题不在多,在精;老师不在于出名,而在于适合你。

关于参考用书,大家可以根据选择的老师来购买。而在选择老师的时候,建议大家可以在初步选择的时候多听几个老师的课程,不要急于做选择;而在发现这个老师不适合你的时候,也可以考虑及时止损,看看别的老师能不能让你更能找到学习方法和做题感觉。这一点上我就比较吃亏,整个备考过程有点“在一棵书上吊死”的感觉(因为我当时认为中途换老师不是特别好),但是在和我研究生室友交流之后,我发现他们在中途换了老师,而且效果比较不错,他们也可以清晰地说出几个老师不同的特点,新的老师带给他们的帮助,以及结合自身特点来说,为什么新的老师的风格更适合她们,所以我反思到,也许之前我的做法确实存在问题,如果大家可以清晰回答出这几个问题,那么换老师,也许值得一试。

 

3.关于备考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考研作为一个目标清晰且时间跨度长、体系又相对复杂的项目,清晰的规划在备考过程中的重要性我想我不用多说。但这里我想跟大家探讨的问题是:什么是一个有效的的备考计划?就我自己的理解而言,我认为一个有效的计划一定是可执行的,也就是说,有效的计划并不是把每天的学习任务都安排的满满当当,连吃饭的时候都在看英语视频;相反,计划应该是有弹性的,除了必要完成的任务以外,有些任务时可以选择今天完成或者不完成的,同时,休息也是必须列入计划的一部分。我很理解大家想多学一点的心情,我也是这样过来的,一战的时候我也是一刻都不让自己休息,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整个一年的备考过程中,我的状态是越来越紧张的,到后面很难再去让自己恢复一个平和的心态,因此情绪波动很大,这对于备考的效率和效果而言,是十分不利的,每天大量的内心能量都用在和自己内耗上,留给学习的很少,经常是学一会就烦躁、不安。(后面我也会和大家去分享一些我调节心态的方法)。所以一战之后我进行了复盘和调整,每天留出一个弹性的任务,学有余力的时候做完,我会有满满的成就感,我会更能感受到我在为自己的梦想在积极努力着;而当我很疲惫或者被别的事情耽误了一些时间的时候,我会选择不做,也不会有更多的焦虑感,因为这个时候,弹性的计划并不是硬性的指标,你的压力感也会因此而减少。同时,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学习,这是人的生理结构所决定的,没有人的大脑可以一直处于高度的注意力集中的状态,所以,别难为自己,放松了以后,反而能更好地再次投入学习。另外,计划绝不是做了就一尘不变,不能更改的,反而是要根据课程内容、难度、你的学习状态,适时去调整的。

(这是我自己做的复试计划~当时因为疫情,5月才考试,所以计划从3轮加到了5轮)

三、复试经验

1.复试要不要提前准备?——要!!

MPACC会有很多人纠结要不要提前看专业课,这个问题上我也咨询过很多成功上岸的学长学姐,也很认同“要从整体规划去看,要提前准备”的观点,但一战后期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也已腾不出手去准备。而后来的复试阶段的实践证明,即使每天学10个小时以上,如果你的院校考察专业课程多,难度高,仅仅两个月的时间也根本不够准备充分,这两年只是因为疫情给了考生充足的准备时间而已。而基础不怎么样再加上没有充分时间准备也导致我一战面试失利。因此建议大家,复试科目还是要提前准备,如果担心后期冲刺阶段任务压力重,可以考虑暑假时候先学一遍,留一些印象抓住一些重点内容。这一点上老生研路的课程就其实充分考虑了MPAcc专业的考试特点和大家考试的需求,在暑期的时候就设计了大部分的专业课知识讲解,以减轻初始结束后大家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这点上真的很体现出老生研路在MPAcc领域的专业性,因为像市面上的大多数机构,主抓的都是初试板块,对于复试的备考他们是以和其他专业相同的模式去处理的,即只在复试后开设大纲性质的专业课和几个课时一对一讲解面试技巧等内容,根本无法针对目标院校进行深入讲解,也灭有对复习备考规划的建议,课程质量更是参差不齐。如果你问我怎么知道的,那就是我自己买了其他机构的课之后才发现这些问题(别问,问就是用钱和时间砸的),后来找到了老生研路,通过跟桃子姐交流,听公开课和定向课,我才开始觉得复习有了比较清晰方向,也知道劲应该往哪里使。

 

 

2.解释一个大家比较在意的问题——“本科双非,报考211985会被老师歧视,遭到不公平对待吗?”

大多数院校我认为不会,这里引用一位学姐的话“老师并不歧视双非院校的学生,老师歧视的是没有能力的双非院校的学生”。这句话可能对于有些同学并不那么中听,但是它确实有讲出“能力大于出身”的道理,考研本身就是阶层流动的一种重要方式,而且大多数院校的近些年的录取结果也印证了老师们的公平对待,所以,大家要做的就是好好提升自己的实力,在这一点上不用太过担心。

 

四、备考感悟

1.关于心态

备考是一场心态战,那么,关于心态方面的问题,我会从以下4个方面来分享(基本上是导致我这一年出现情绪波动的原因)。

备考节奏和计划:合适的节奏不是让大家每天看心情、松松散散的备考,而是在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任务量的情况下,根据实际能力安排出适合自己学习计划,并且要求自己努力保质保量完成它即可。我2-9月份的备考一直都比较顺利,没有出现什么大的情绪波动,但后期由于写作开始晚以及复试没有提前准备,从10月份到次年2月,我都一直处于被任务压着走的状态,精神压力特别大。2月底由于连续了一个月每天至少11个小时的任务量,还彻底崩溃过一次,那个时候才停下来反思,发现自己的节奏乱掉很久了,后来找回了节奏之后,才慢慢恢复过来。在这里不是想跟大家说,任务多就不去做,而是需要匹配自己的能力,在科学的方式下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这是从个人经验来说和大家分享的一个调整心态方法。还有就是前文和大家提到的,计划不要做太满,同时也可以完成任务记录打卡,给自己及时的正向鼓励有利于保持平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附上一张计划打卡图,回头看看~真是满满的成就感呢)

 

2)不要急功近利

这一点主要是基于写作课想和大家分享的。关于写作的备考,千万不要急功近利,不要指望听完课或者把所有真题练完一遍你就能写好作文。恰恰相反,作文是需要一遍一遍去修改之前写过的文章的,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你才能看到自己思维的转变,用词的精进,才更能稳下心,继续练习,继续进步。

(考前也在不断修改的作文)

3)关于坚持

整个备考过程中,每个人可能都会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可能是因为目标不清晰,可能是因为学习当中产生的挫败感导致自我怀疑,也可能是长时间看不到进步所以产生了焦虑,这些都很正常。只要你还想要考研或者是还没有放弃这条路,那么送给大家一句话:“想要放弃的时候,才是坚持的开始”。管综备考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逻辑能力,抗压能力,决策能力等各方面综合素质能力的一项考试,因此,如果我们还不具备足够的能力的话,那么这就是我们需要去经历和成长的过程。把困难看作成长的机会,并鼓起勇气战胜它们,这样的心态会让我们在这条路上看得更远,走得更稳。

3)关于不确定性

桃子学姐跟我说过:考研是一场充满了不确定性的考试,从择校,初试分数,调剂,最终录取,每一次都是惊险跨越。由于信息不对称,我们始终无法知道自己每一个决定是否能帮助我们达到最终目标。因此,我们需要学着接受不确定性,在每一个抉择路口,多搜集信息,找到科学的决策方式,然后大胆决定就好,最后只剩付出努力去支持你做出的决定,仅仅纠结和焦虑和自我怀疑是没有办法解决问题的。

 

2.关于如何看待考研这段旅程

其实在备考经验中间也有给大家穿插一点,我希望大家能以一个相对平和或者说长远的视角来看待考研的历程。考研只是你人生的一站,恰如高考一样,曾经的我们也认为一考定终生,可事实并不是;让我们和名校同学拉开差距的点,我们会觉得是社会对于这些学校本身的认可度和青睐,但我们是否去想过,社会为什么更青睐这些学校?他们可能确实在更大概率上比我们拥有更扎实的专业基础、更好的英语能力、更好地思维方式。我记得一个老师说过:“在一个三本院校,你考雅思可能是异类;但在清北复交,你不考可能才是异类”(PS:这里没有任何歧视)。我想说的是,这些东西,不上名校我们就无法拥有吗?绝对不是。比如说在考研过程中,我的专业课和英语能力的提升,让我目前在研究生阶段,可以比大多数同学都更加有钻研的能力和兴趣,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其实我也没想过,“学霸”的梦想会在研究生阶段实现。

当然通过考研这两年我也知道,仅仅把自己眼光定在当前这样小的成就上是远远不够的,我见过也感受过,优秀的人是怎样的,我也向往着那样,即使通过考研我暂时没有达到那个目标,这更能让我沉下心继续往前努力,我觉得这是考研带给我最珍贵的东西,给了我信心,也让我看见努力的方向。

 

文章很长,如果大家看到这里,真的十分感谢你们的耐心。希望大家都可以找到通过考研,找到自己,成长自己!尘埃落定之前,你我皆是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