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情况及择校
我本科就读于某211院校会计专业,本科与考研433有关的课程只学过税法。
在大二时期,我听了一场学长学姐有关保研考研的经验分享会,特别是有考研到很不错的学校,当时给我埋下一颗考研的种子。在大三期间,我了解到往年学长学姐的保研去向其实并不如考研的好,再加上我的成绩保外校的可能性不大,于是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准备考研。
在专业方面,我先确定考研专业为税务,因为本科学习税法过程中,我觉得这门课很有意思,个人比较感兴趣,而且我偏记忆型选手,对于金融,应用统计等这种计算要求高的专业不太有把握,就没有再考虑。在学校方面,我本人是有名校情节,所以只考虑了985及上财中财。其次是对在地域,学校和专业上我更倾向好的学校,大家也可以考虑这三个因素进行取舍。在考试科目上,人大是396经济类联考,对数学要求稍低于数三,我本人不太擅长数学,担心数三拉分,所以最后综合考虑选择了人大税专。
其实在一开始我也觉得人大离我很远,也会怕自己目标定的太高,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力考的上,尤其是22年人大分数线暴涨到410。在搜集阅读了大量的经验贴之后,我对往年分数线制定了自己的目标,为了求稳一般要过线5-10分。我大概定了目标420分,分解到各科即政治75,英语二85,经济类联考135,专业课125。按照往年北京主观给分情况,再细化为政治客观45+主观30,英语二客观58+主观30,经济类联考客观104+主观31。大家在确定目标的时候也可以进行拆解分析自己所需要达到的水平,在复习的过程中也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图1:目标分数分解
(二)政治:
本人情况:高中理科生,大学思政类课程靠临时突击,完全零基础学习
备考用书:
肖秀荣全家桶、腿姐四套卷、徐涛八套卷、米鹏6+3卷
备考规划:
7月-8月:用精讲精练听徐涛老师强化班网课,在书上补充笔记,对应写肖1000题,同时每天早上对应课程进行巩固背诵,主要对小的知识点进行记忆,大概两个多月可以一刷完网课,网课顺序:马原-史纲-毛中特-思修
9月-10月:开始二刷和三刷1000题,同时又练了徐涛老师的优题库进行补充(但个人感觉不太必要),三刷时要注意各选项的辨析,不只是把题目作对。同时配合冲刺背诵手册和小程序进行巩固。三刷后我自己会进行一些总结和错题知识点记录在一个便携小本子上,每天拿出来看看。针对今年的选择题,感觉更注重基础知识点,我听了腿姐技巧班感觉用处不大,课程知识点有点跳脱,不如选择自己翻一遍精讲精练。
11月:这一时间段主要刷模拟卷和背诵大题,模拟卷出的最早的应该是米鹏跟腿四,一开始做模拟卷可能会错的比较多,总会有一些没见过的题目,慢慢把热点等记住就好了,一刷完之后可以再用小程序刷错题;网课听的是腿姐冲刺班,配合她画的讲义重点和模拟卷开始补充热点知识并背诵大题,因为等肖四出来可能会背诵压力较大,而且每年都会有押题类似的,可以先背马原原理和腿姐的课上勾画部分。当时对于热点不太放心,也买了肖的形策,但我个人翻了几页没看进去,最后今年考的单选题热点也是我没见过的,大家可以自行选择。
今年北京地区对于主观也是比较压分,我个人经验是在熟悉了腿姐课程勾画内容之后,做完选择题再看看主观题,根据题目思考需要回答什么,按照点默析大致写下要答题的内容,再对照答案纠正自己思路的偏差。
12月:最后用的肖四、米鹏三来刷题,我自己买了几张答题卡,大题开始结合腿姐点默析练习一两道答题格式和排版,保证卷面的整齐,同时每天早上、晚上都会反复背诵肖四和腿姐押题讲义,主要以肖四为主,补充腿姐新增的内容。对于我之前整理的小册子也不断翻看巩固记忆。
图2:政治小程序刷题记录
(三)英语二
本人情况:四级一次通过600+,六级第二次550+,英语属于本人优势学科所以并没有花太多时间,仅供底子较好的同学参考。
备考用书:
黄皮书英语一和英语二全部真题,不背单词APP,王江涛作文书,唐静拆分与组合翻译,王江涛、石雷鹏考前英语二作文预测手册
备考规划:
3月-6月:每天大概1-2小时左右,主要是不断地背诵单词,我用的是不背单词APP,基本在每天走路、吃饭的时候完成背诵,没有占用整段时间去背诵单词,除此之外完成01-22年英语一的阅读,英语一比英语二更难,但是英语二题目少且英语只需要刷真题就够了,所以先拿英语一进行练手,另外还补充听了B站上monkey的长难句,讲的很好推荐大家去听
7月-8月:每天1小时左右完成1-2篇的阅读,完成10-19年的英语二的阅读,边做边积累阅读中的生词、词组等不断反复背诵,同时留了三年的真题等最后12月的时候进行考前模拟。同时我做阅读没有进行精翻,因为前期单词背诵量过关之后,看英语二的阅读应该难度不大,基本意思在脑海里过一遍,做完之后再核对黄皮书译文看看自己的翻译是否有不准确的地方
9月-12月:每天用时2小时左右,二刷及三刷英语二真题,加上完型、翻译作文的练习,这时候练习重心主要在作文上,基本每天写一篇,大小作文交替着写。我的作文没有背模板,一般都是自己写完之后对照王江涛和黄皮书的范文,然后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写的多了慢慢也会积累出自己的模板。在这一方面重要的是对写作思路的整理,尤其是大作文,看到一篇题目能快速确定从什么角度展开来写是比较重要的。写完之后可以用网易作文批改或者研友之间互改。网易批改主要看有没有语法拼写错误。最后在考前12月的时候进行了3次的模拟,主要是确定自己在考场上对于各个题型的时间分配。
图3:网易作文批改
(四)396经济类联考
本人情况:数学不算很好,属于刷题型选手,大学数学类科目在90分左右,没有学过逻辑跟写作相关课程。
考情分析:396的逻辑和写作零基础也可以学好,这一部分不需要太担心。此外396去年高数部分相较于往年难度有很大的增加,逻辑跟写作难度有一定下降。我的扣分情况是高数部分选择错8-9个,写作扣5-7分。
下面按照今年难度,我会分数学、逻辑和写作三部分介绍我的经验和一些建议。
1、数学
(1)参考资料
核心笔记+800题、张宇优题库、1000题、各类模拟卷
【复习安排】
①第一轮(3月—6月)
首先,我是用经济类联考的书跟着数三基础课程学习,时长分配大概3小时,只听对应的课程,大概每天听一节课,听完之后对应刷880的习题,这本题目比较简单适合基础阶段使用。这一时期主要打基础,对于课上讲到的总结技巧要记下来,有助于后续刷题速度的提高。396数学分高数、线代和概率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高数部分,所以基础一定要打牢。听完一遍课之后,对应做了660和22年的优题库,这两本题目都比较难,如果时间不是太多,更推荐刷优题库。我第一遍做的时候优题库中有不少错题,做错了之后就把题号记录在目录,方便二刷三刷对比。刷题的时候我也是采用A4纸对折书写,将草稿步骤以及订正都留在纸上面,这样也可以在之后刷题进行对比复习。
②第二轮(7月-9月)
暑假的时候由于回家复习的时候效率不高,每天复习数学时间大概还是三个小时,只刷了题没有听课。这时候23版的优题库已经出版了,于是开始写新版的。同时增加了数学1000题,如果大家想补充题目练习也可以买这两本。
在暑假的时候,为了了解自己的水平,我也找了22年电子版的各种模拟卷练习,基本数学控制在2个左右,时间在一小时左右。我也建议大家在暑假后期对自己的水平进行一个检测,以便更好地制定相应学习计划。
九月返校之后,当时因为时间问题,每天留给数学时间大概在2小时左右,因此课程只听了自己薄弱的线代部分。除了听课之外,主要是刷往年的模拟卷和优题库并整理错题。
③第三轮(10月-12月)
这一阶段主要是刷模拟题,每天一套,基本数学完成时间在一小时左右,主流分配时间是数学90分钟,逻辑40分钟,写作50分钟,我自己写作构思时间会较长,所以对数学有所减少,大家在模拟时可以相应调整。因为396真题可参考年份太少,市面上的模拟题我基本都买来写过了。
除此之外,今年题目对基础知识要求比较高,比如连续、可导、可微的判断,一不小心很容易掉进陷阱,我在后期也练了800保持自己的手感,但是对整理的错题没有再翻看过,其中就有我考场上做错的类似的题目,希望大家整理错题本之后一定要多看几遍。
2.逻辑
(1)参考资料
薛睿逻辑考点精讲+真题,经济类1000题,各类模拟卷
【备考安排】
①第一轮(3月-6月)
大部分经验贴对于逻辑的安排都是在四五月份左右,由于我前期时间很多,因此我在三月中旬就开始了逻辑课程的学习,后来再碰上上海封校极大影响我的复习效率时也没有耽误我的复习进度,所以我认为如果大家时间较多,可以早点开始,避免后面碰到突发情况。
首先,逻辑的机构老师有很多,大家可以自己找几节课听一下老师风格再选择。逻辑可以分为形式逻辑,论证逻辑和综合推理。每天大概分配两个小时左右,用了一个多月学完基础部分。形式逻辑是最简单的,其中有部分可以和运用数学集合等概念连贯起来,触类旁通一下。之后我又买了真题,在A4纸上练习,如果有错的多的章节再去二刷。
②第二轮(7月-8月)
暑假期间每天大概2小时左右,只听做错题目的讲解,对的题目就不再重复了。
最终逻辑部分的检验还是以真题为主。经济类联考1000题是套卷的模拟题,我当时大概1-2天做一套,在这段练习过程主要是把握自己做每套练习的时间,对自己考试的时候各部分分配提前预估一下。
③第三轮(9月-12月)
这阶段时间主要就是不断刷题,因为后期专业课背诵比较费时,我这段时间分给逻辑只有1小时,主要是练习真题的套卷以及各种模拟卷,提高自己的练习速度,以及规划好时间分配。
历年也会有争议题,解析中也会有标注,大家不用太在意这些争议题。很多经验贴认为逻辑只需要刷真题,不需要刷模拟题。但是到后期,我的真题套卷练习了太多遍,以至于记住了答案,因此对于模拟套卷的逻辑题我也练习了。大家可以到后期看自己的进度进行选择。最重要的,一定要掐时练习!
3.写作
【参考资料】33讲,写作真题
【考情分析】写作分两篇,一篇论效写作,有框架套路好准备,另一篇是论说写作,要比论效的灵活性更高更难,因此写作想要拿高分最重要的是论说的审题。22年因为数学难度提高,写作的难度是有下降的,主要在于题目容易真题不会偏题,而且针对合作的话题非常好写,所以对于这部分仍然要比较重视。
【备考时间】
①第一轮(9月-10月)
写作的时间不用开始太早,大概九月份开始即可,这时每天分配两小时左右,平均两天写一篇。396的写作和高中的写作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套路性很强一旦入门之后就会很快上手了。前期对于写作课程我听过好几位主流老师的课程。其实这些课主要讲的是写作的框架,但知道了框架之后我仍然写不出来大段的文字,以及从哪些角度展开,如何逻辑自洽。
首先,论效是有固定框架的,在我听了课之后,真题进行练习,写完之后对比范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框架展开,同时对于不同论效反驳的漏洞和句式进行记录,以便自己下次碰到类似的漏洞时选择对应的反驳套路。对于漏洞的具体类型是否用指出,我认为一些明显的,如前后矛盾,滑坡谬误等可以写出来,如果自己不确定不如不写,这只是锦上添花。
前期听完课并练习了论效之后,开始了论说的学习,由于前期入门晚,走了很多弯路。
②第二轮(10月-12月)
在入门之后我买了答题卡,就开始了大量练习,前期以真题为主,管综和396都练习了,每天写一篇,论效和论说交替着写,写完之后对着范文进行修改,同时记录自己觉得好的句式。论效的框架选择好自己喜欢的后期一直采用这一种即可,然后对每段的行数要有分配,避免段落分配不合理,以及写的过多。我对论效600字,也就是30行分配是开头3行,中间四段各6行,结尾3行;论说700字35行分配是开头4行,中间四段7行,结尾3行。在练习过程中可以自行调整,我也购买了真题写作批改,确保自己思路的正确。写完一遍真题之后,就开始练习模拟题,这时候论说论效是一起写的,每天练习一套直至考前,两篇总共大概总共用时70分钟。
我对写作策略在于多写多练多改正,当时买的答题卡有五六十张全都写完了,最后是厚厚一叠作文纸。最后一点小提示:管综第一天考试,396第二天考试,那么等第一天考完的晚上可以搜一下管综的题目,自己进行一个大致的构思,有助于第二天396考试写作思路的打开!
图4:论说文写作练习及批改
(五)433专业基础
考情分析:
人大2022年及之前(除2021年)考试题型为选择、判断、简答和计算题,仅在2021年考试中出现了名词解释;同时今年的简答题中没有出税收征管方面的题目。那么对于今年是仍会采用判断题,还是名词解释题型仍未可知,所以这两种题型都要有所准备;同时税收征管只考到了选择题,但对于简答题的部分仍然还是要准备的。
年份 题型
2022年及之前 选择题30分、判断20分、简答50分、计算题50分
2021年 选择题25分、名词解释25分、简答50分、计算题50分
433备考范围主要是税法、财政学、国际税收、税收征管,他们的重要性程度也是依次排序的,最重点的还是税法部分,大概占到70分左右。
各题型考察风格也有所不同:
1、选择、判断题:税法为主、财政学、国际税收、税收征管、时事热点;
2、名词解释:财政学、国际税收、税收征管
3、简答题:财政学、国际税收、税收征管
4、计算题:增值税+消费税、企税、个税
下面我会从不同方面介绍我的备考经验:
1、 税法
人大对于税法考题部分可以划分为:计算题和选择及判断题,计算题一般50分,由增值税和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各出一道题,选择及判断中不会再涉及计算,主要考核的是税制要素、征税范围、征收管理等部分,对于细节知识要求比较高,大家在复习时也要有所侧重,抓大放小。
(1)参考资料
东奥《轻松过关一》、《轻松过关二》、《轻松过关四》、老生研路课程资料、椰子税法导图
公众号推荐:小颖言税、国家税务总局、人大财税研究所
(2)计算题复习重点
增值税和消费税:
1.白酒企业,有组价,收回后再销售,增值税进项
2.销项进项、转让设备、消费税抵扣、成套化妆品
3.只涉及进项税转出一个点,其余均是销售额乘税率计算销项税、抵扣进项税的计算
企业所得税:
1.企业类型(适用税率、广宣费的扣除)
2.会计利润是否要自己算
3. 广宣费、研发费用、业务招待费、捐赠限额、购入设备一次性扣除等
个人所得税:掌握基本计算即可
(3)复习参考
第一轮(2022年1月-6月)
【进度安排】
前期我基本上一整个上午都用来听课,在下午或者晚上进行题目的练习。首先跟老生研路网课学习税法,慧欣学姐对于税法的总结性非常强,听完一遍之后基本逻辑就捋顺了,“碎法”也变得系统了起来。其次,同时听完一章节的课程后自己总结手写导图,并做对应的练习题。第一遍做错的比较多,我会把错的知识点总结在A4纸上,然后夹在书里经常翻阅看一下。。
在滚动复习过程中,对于没有注意到的边边角角知识点会拿不同颜色荧光笔标注出来,提醒自己注意。
【学习方法】
人大考题中,税法是占了绝大部分的分值,而税法又称“碎法”,会有很多细小的知识点和不同规定,那么我们在学习记忆过程中可以多问一个为什么,比如为什么要这样规定?通过这样的思考帮助自己捋顺逻辑,更容易记住。
除此之外,人大对于各个税种考试题型有所不同,在备考时也要有所侧重。例如四大税种放在计算题中考核,共占50分所以在选择判断部分考的较少,复习时要多注意练习四大税种的计算。而小税种一般出在选择判断,不太会涉及到计算题,而且考察点比较细致,多为文字题,所以对小税种可以少练习计算,多练习文字题目。
图5:历年真题中考到的选择题
第二轮(7月-8月)
【进度安排】
由于当地疫情的问题不得留校学习,于是决定暑假回家备考。考虑到财政学等的学习,这一时间每天分配给税法的时间减少到一整个上午,包括复习和做题。题目主要对四大税种的计算题进行了反复的练习,基本上最后练到能够对于各个小问的知识点以及相关知识点的了解。对于计算题,我会写在A4纸上,然后每练习一遍之后就会和之前写的A4拿出来对比,看自己哪些题和知识点仍然会出错,错题也要做好标记。同时对于小税种,,人大不会涉及计算题,主要把握小税种的税制要素和征收管理等方面。
【学习方法】
有了基础学习之后,暑假要注重框架的搭建,尤其是四大税种,可以采用椰子的税法导图辅助记忆,最好能自己手写梳理一遍,效果会更好,跟着老生研路的课程,每学完一个考点学姐都会带着做框架图,再加深一遍印象。
第三轮(9月-11月)
【进度安排】
这一时间段主要还是反复滚动复习。复习的次数越多,那么重复到后面的一轮时间就会越少,可以结合自己整理的导图辅助记忆。大概在10月左右,我买了轻四进行练习,但是里面的题型和考试侧重点跟人大的并不太一样,所以只是挑了部分的题目做,大家可以自行选择。
【学习方法】
在这一时期题目练习中,对于小税种的计算题就不再练习了,同时对于计算题要更注重答题规范和书写的排版,保证基本的术语正确。
图6:练习草稿
第四轮(11月-12月)
【进度安排】
冲刺阶段是开始对税种进行查漏补缺,同时对于相关税收热点的记忆。对于这一时期非常重要的是对专业课的模拟,限时三小时的练习,要进行几次的模拟之后对自己答题速度、排版等有所规划。具体专业课的纸张可以去搜“考研自命题答题卡”,平铺开的大小是B4,我当时买到的是软黄纸,实际考试的纸是纯白色的,比A4的更厚实一些,大家可以做个参考。
人大真题是比轻一轻二难度要低,主要反映在增值税的业务是比较常见的,税率也比较好判断,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同的收入是否含税的判断,例如价外费用一般默认含税;企业所得税比较常规,不会涉及资产重组等较难业务,同时要注意给的业务时间来判断是否适用相关的优惠政策;个人所得税比较简单,难度也大致和轻一轻二类似。
图7:考前专业课模拟情况
2、 财政学、国际税收、税收征管
这三本书主要考察的题型是选择及判断、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对于简答题来说,目前一般考的都是课后原题,难度不会太大;选择判断考察的地方就比较细致,要求大家在看书的时候对于基础知识要非常重视。但在我看来,如果对简答题准备的比较充分,一般在复习时也会涵盖这一部分的复习,所以不必太过担心。
图8:复习教材
【复习重点】
财政学:税收中性与超额负担、税负转嫁、税收经济效应、税制改革三个理论、我国现行税制的特点及作用
国际税收:所得税的税收管辖权、国际重复征税及解决方法、国际避税、转让定价、反避税
税收征管:税款征收原则、税收保全、税收强制执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1) 参考资料
陈共《财政学》第九版+第十版、老生研路课程资料、国际税收第十版、中注协CPA课本最后两章、整理的课后题答案汇总
注意:财政学这本书由于第十版删减了一些章节,但是在人大考题中仍然会出现,所以还需要第九版补充相关内容,并且初试只考第十版中的10-12章,对应第九版10-13章。
【复习安排】
我本科是会计学的,对于财政学、国际税收跟税收征管都是没有接触过的,刚开始的时候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从何下手。但人大考题一般都是课后题,大家不要太害怕,只要多背一定能拿分。我这三本书是结合着一起复习的,因此下面统一总结我的经验。
第一轮(7月-8月)
放暑假回家之后,跟老生研路课程开始了对于财政学、国际税收和税收征管的学习。我的方法是采用车轮战,一本看完之后再接着下一本,配合老生研路课程。首先开始的是财政学,这本书比较基础,对于我这种没接触过的小白也很友好,而且这三本书中,考试对于财政学考的是最多最细的,所以这本书的考试章节我是仔细通读了一遍,然后根据课后题回到书中找到对应的答案,相应的做好标记,在脑海里有个大致的印象。然后通读完之后,我也相应总结了各章节的导图,当导图整理完之后,其实对于课本框架和重点就有了大致的了解了,因此非常推荐大家自己总结一份,可以手写或电子,简单大致地写下各章节的脉络和相应课后题答案。
其次是国际税收,这本书相比于财政学要难懂的多,我自己也没有完全通读过。对于这本书,我完全只根据了相应课后题来复习,由于我自己看完课后题之后觉得逻辑性不够完整,于是我也总结了相应的导图,在自己总结完之后对框架就比较清晰了,我当时每天看多少课后题,就对应总结相关的章节和课后题答案,其实也是帮助自己复习一遍。
最后是税收征管,直接用的老生研路背诵资料。这部分主要都是一些征管原则、规定,在理解方面的问题不大,主要是规定复杂不好记。
人大考题对于背诵量要求非常大,我在暑假期间主要是在晚上对我标注的课后笔记进行背诵记忆,大概每天一到两小时。在这一轮的背诵中,不用给自己太大压力,我自己就是对答案读好几遍,过完一遍依然是脑袋空空,主要是让自己开始适应背书的过程,避免后面对背书非常抗拒。
图9:专业课思维导图
第二轮(9月-11月)
经过暑假的积累之后,对课本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对主观题的背诵也有了资料总结。在这个阶段,我每天会在早上吃完早饭、中午午休之后和回宿舍之前三个时间段根据课后题和导图背书,每次大概一个小时左右。我认为对于背书重复多次比一次长时间背效果会更好,并且我是背完一本再开始下一本,不断滚动背诵,背到后面会越背越快,到后期我大概不到一个星期就会背完一轮。
除了背书之外,也要注重课本的学习,因为对知识点有了掌握,这次通读的时候不会像第一遍那样难懂,要更注重边角的知识,因为很可能就会是一道考题。
第三轮(11-12月)
这时候主要背诵真题,同时要连带着税法部分一起模拟考试,在模拟中尤其要注意答题时间控制,以及简答的内容和排版,我用的平铺是B4大小的答题纸,每道简答题控制在对折后的一面。在模拟期间大家也可以按照自己书写的速度去控制答题的内容量。人大喜欢考可以分点作答的简答题,因此答题推荐大家采用总分或者总分总的结构分点作答,这样逻辑更加清晰,也方便老师阅卷给分。
3、税收热点
【考情分析】
人大对于热点考察的分数比较少,基本只有2-3分,题型一般为选择和判断题,因此考到的一般也是当年比较热门的,且容易出成选择判断形式的。
【复习安排】
平常大家可以多关注“国家税务总局”、小颖言税、人大财税研究所等推文进行积累,也可以自己到国税总局官网查看最新的一些税收政策等。
一般大家在11-12月开始准备热点知识的学习,如果想省时间可以自行选择购买一份税收热点,每天翻阅一些,老生研路课程包含热点资料,编辑的还不错,易于理解背诵。
(六)写在最后
我觉得考研是一场豪赌,最重要的就是考研的决心,要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考研,尤其是考研期间会遇到很多预料之外的困难,像我们今年面临疫情封校被迫返乡,考前疫情放开阳了去考试等等,那么能否支撑我们一如既往的坚持就在于自己的决心动力是否强大。特别对于去年考研同学来说九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缩招,我也有同学九月放弃考研留在了本校。当时人大税专也是由38缩到了24,但是我很难保外校也不愿意留本校,最终放弃保研。
另外,我在备考期间有时候会在自己考不上或者一定能考上的心态之间反复横跳焦虑,我的解决方法就是在每天晚上回宿舍的路上回想一下自己今天学到了什么,是否尽全力了,如果自己真的没考上会后悔吗?当我得出的回答是不后悔,我就知道不管我有没有考上,我都没有辜负自己的这段时光,因此我后期的心态一直都很平和。大家也可以找几个玩的好的同学做研友,平时可以相互分享资料,交流题目等等,有研友的陪伴就会显得考研过程没那么枯燥。
最后祝大家备考顺利,一战成硕!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