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个人情况与择校
(一) 个人基本情况
本科就读于双非财经类院校审计学专业,绩点在专业属于中游偏上,本科摆烂严重,略不思进取,没有参赛经历也没考过专业技能证书。
初试四门考试科目的基础:
英语一:英语基础比较好,四六级裸考均为550+
政治:作为江苏高考理科生,很久不学习政治,政治基础薄弱
396:本科高数学的还可以,概率论和线性代数都学的稀里糊涂;逻辑写作均为零基础
433:本科大二学习过中国税制
(二) 考研专业及学校选择
在大三上就决定跨专业考研,主要原因是不喜欢原专业审计学,具体为什么不喜欢,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本科对该专业的学习让我觉得非常不值,而是自己不喜欢该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后者为主要原因。
一开始虽然决定了要跨专业升学,但是对于跨考方向还是一头雾水。幸运的是在大三上学期学习了中国税制这门课,当时任课老师的授课热情以及这门课的体系吸引了我,本科期间修过的所有课程中,从未有哪门课让我主动投入这么多精力去学习,让我主动追求考试的高分而不是像以前一样觉得不挂科就行。
我本身是一个兴趣导向内驱力就很强的人,对感兴趣的领域,我一般不会害怕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在发现自己对税收的兴趣之后,我几乎没有对比其他专业,就决定了要跨考税专。
具体的择校我是在寒假完成的,不过也是非常快就做出了决定。由于我高考发挥失常来到了本科院校,花了一段时间接受事实以后,就长期摆烂甘于平庸了,但是妈妈经常鼓励我,说觉得我非常聪明,从小到大我求学路上的一些恩师也表达了对我在目前本科院校就读的惋惜,因此我觉得自己是时候痛定思痛做出改变了,不能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应该要向上迈一级台阶才是。于是,我将选择缩小到两财一贸之间,在对比了三所高校的考察重点后,我直接选择了贸大,原因是贸大英语考的是英语一,我比较有自信,433的论述题分值大,税法分值相对较小,我比较喜欢灵活的题型,可以自由发挥。
二、 初试各科备考经验


(一)433专业课
贸大专业课官方给出的参考数目分别是东奥的《轻一》杨志勇老师的《税收经济学》和朱青老师的《国际税收》,贸大对于税法的考察会很细但分值占比不会很大,在25分左右,在税法的复习过程中,一轮最好做到不留死角,重视计算大题,不必太在意客观题正确率,但要积累客观题中出现的知识点。贸大对于税原和国际税收的考察比重更大且两者同等重要。《税收经济学》这本教材机翻痕迹严重,读起来晦涩难懂,大家可以买一本王玮老师的《税收学原理》来,先学习这本书的内容,理解透之后再去攻克《税收经济学》就会容易很多。在阅读这几本专业书的时候,不论是否配套课程,都要注重自己搭建框架,心里有框架不仅有利于背诵,也是在为后期回答简答题论述题打下最坚实的基础。而搭建专业知识框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每学习一章节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去本讲述章节大概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书后的题目,回答不上来的地方就及时翻书,必要时可以自己制作思维导图,方便自己将不同章节的知识联系起来。
贸大专业课均分在税专院校里是很低的,我知道这是卷子本身难度加上老师批改严格造成的,因此我择校之后就决定要找专业的机构辅导学习。在微博、小红书、知乎都搜索了相关的信息后,发现做税专辅导的机构并不多,老生研路是服务最专业最完善的,我记得当时早点报名是可以先听前一年基础班的课程抢先学的。出于一个跨考生想要笨鸟先飞的心理,我没有怎么犹豫就报名了,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很感谢当初自己做出的这个选择,专业课开始得早+跟着老生的课抢先学,给我的专业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寒假的一二月份里我先自己将贸大的两本参考书,《税收经济学》和《国际税收》过了一遍,在看的时候配合书后的题目搭建自己的框架。之后我又去看了22考研老生研路的基础班回放视频,映山学长透彻的讲解加深了我的理解,尤其是《税收学原理》的讲解,在帮助我理解《税收经济学》这本书上提供了很多帮助。
在老生23年的课程开课之前,专业课方面我一直在专心学习税法。我跟的是马兆瑞老师,因为她的课程更新地比较快,符合我的节奏,如果更新完的课程我都看完了,我会去看前一年的课程,我认为影响不大。马兆瑞老师的课程有自己的讲义,为了方便听课,我有把配套的讲义都打印下来,每章视频课看完并且做好笔记之后,我才会看轻一上对应章节的内容,把轻易一再翻看一遍加深记忆,然后我会立马做轻一上的习题。东奥有自己的app可以刷题,因此我在第一边做题的时候就直接在书上保留了做题痕迹,想着之后可以在app上二刷。当时我做的很明智的一个选择就是在一刷时,准备了自己的错题本,以防后期没时间完整地二刷三刷轻一上的题,到时候可以直接看错题本,后来这本错题本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不过此错题本并非传统意义上地抄录错题,而是把错题中的知识点或方法总结下来,记在本子上,记录的时候能和其他知识点关联的要尽量学会自己关联。
图为部分错题笔记
专业课剩下的内容除了跟老生研路的课程,剩下的主要就是靠自己背诵,我用到的背诵材料除开学校的参考教材,就是老生研路发的资料,后期老生研路的材料成了我的主要背诵资料。在背诵方面没有捷径可以走,记忆力差的只能牢记笨鸟先飞、勤能补拙的道理。万事开头难,我自认为基础挺牢固的,在第一遍背诵的时候依旧很痛苦。我是七月开始的背诵,暑假两个月也只是勉强背了一遍,过程极其痛苦,即使我将一下午的时间都投入到背诵中,从数量和速度上也达不到我理想的效果。不过后来回想起来,觉得那都不算什么,那大概都是正常的现象,专业课背诵真正的质变肯定是在三遍或者以上才会出现的。之前看似痛苦却没效果的背诵都是在为之后的质变积蓄,只要用心背了,知识就不会跑掉,只是藏在了大脑记忆宫殿的某个角落,总有一天会在用到的时候自己跑出来。
图为专业课背诵记录
后期热点的背诵非常重要,不论是老生研路给的热点资料还是市面上其他税务热点资料,都不能机械背诵,那样难度太大了。拿到热点资料要做的第一步是将热电材料上的文字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毕竟照着资料上一字一句背下来太费功夫了,也难以灵活运用。这里要感谢课程班学姐的启发,所谓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就需要我们对及各种的主题从各个角度搭建自己的框架,例如“税制改革”“税收现代化”这两个话题既可以从税收原则的角度展开也可以从新发展理念的角度展开,具体展开后涉及到各个税种的语料又可以用于“共同富裕”“绿色税收”这样的话题,而对于国际热点话题例如“双支柱”,我们可以将它与“经济数字化与税收征管转型”联系起来。因此,最后我们是可以将热点材料读薄的,这样我们记忆和复习起来也方便许多。
图为部分热点笔记
专业课除了背诵,第二关键的就是模拟。说到模拟,就不得不强调真题的重要性,税专每个学校的考察风格都不同,因此自己目标院校的初试真题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值得反复练习回味分析。如果自己没有信心钻研真题,老生研路的定向班也会有对应院校的真题讲解,帮助大家分析真题考察方向,给大家更详细的参考答案。
我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还报名了老生研路的百日冲刺模拟班,其服务内容主要是专业直系学长姐贴合院校考察风格,知识点全覆盖地为你提供模拟机会,内含多次全真模拟卷,模拟卷的质量都很高,模拟环境也做到了力求严格,学长姐的讲解和冲刺阶段的计划都很详细贴心。因为我本身在后期背诵阶段忽视了税法的复习,所以最后冲刺阶段我的学姐给我补充了不少税法上面的漏洞,帮我节省了不少时间;此外,学姐出的试卷使我对知识的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也帮我补充了许多考纲范围外的知识(贸大喜欢考一些考纲范围外的)我觉得正是因为最后认真的模拟,使我最后上考场后,面对今年考卷的题型、分值、命题风格的变化依然没有慌张,沉着冷静答题。
图为专业课模拟后随拍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近几年贸大专业课命题风格的变化。今年取消了多选题这一题型,将多选题的10分全部给了论述题,论述题分值从原先的40分上升到了50分,可见老师们更加注重考生对热点的把握,更想看到考生自己的独特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计算题的考察也一改往年风格,前几年贸大一直喜欢考察小税种或国际税收的计算题,题量和计算量都不大,今年考的分别是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大题目,每道题都有10道左右的小题,计算量巨大。贸大税务还喜欢出超纲题,今年也不例外,今年的选择题出现了关于税收筹划的超纲知识,在简答题中出现了税收竞争的蒂布模型这一超纲知识,是历年来超纲知识分值最高的一年。考察超纲知识,计算题更加费时,论述题对内容要求更高,结合这几个特点,贸大税务专业课难度可谓是又上升了一个台阶。
难度虽大,但是从考生的分数就不难看出,大家都被难到了,那就正常备考就行了。结合贸大的考情变化,在税法的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对各税种的计算大题重视起来,平时做题就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计算能力,税法的客观题要不留死角地搞懂,贸大在这块虽然考察分值不大但会很细节,很可能摘取轻一原题,考察的细节程度也和轻一不相上下。而税原和国际税收的学习要力求扎实,税原几乎没有理解难点,关键是前后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国际税收的难点可能在于税收抵免的计算题,这部分课本上讲得可能比较复杂,但实际考察难度不会很大,大家不必焦虑。热点的学习则是建立在税原和国际税收的学习基础之上的,热点要准备全面,这方面建议大家还是依靠市面上的热点资料,我们自己目前是没有能力自己整理热点资料,我们能做的只有将买到的热点资料读成自己的东西,忌死背求灵活贯通。
(二)396经济类联考
数学:
图为部分数学资料
我自身数学基础一般,本科的线性代数和概率论都学得稀里糊涂,因此对于396的数学部分我是给予高度重视的。从一月份我就开始跟武忠祥老师的数三课程了,期间没有用配套的教材,全程都是自己记笔记,课上的例题我会暂停自己思考一段时间,课后我会看笔记回顾。每结束一章的课程我会及时做《核心笔记》以及《800题》上配套的题目巩固,第一遍做题的时候我是自备了A4纸做题,书上没有留下做题痕迹,目的是为了方便之后二刷三刷。一刷我其实错的比较多,做题耗时也比较久,但是我没有气馁,做错的题目即使是计算错误也没有放过,大小错误我都会自己总结,记录在我专门的错题本上。错题本上不是机械地抄录错题,主要是记录一些经典的错误或者自己总结地解题技巧以及简便公式。
暑假前,我在数学上地主要任务就是一轮打基础以及刷题,视频课学完后,我将《核心笔记》和《800题》做了三遍,第二遍是将所有题目又做了一遍,这次依旧是在A4纸上做题,不过将错题和难题在书上标记了出来,第三遍就只做第二遍标记出来地题目了。对于第三遍刷题还出现的错题或者不会做的题,我就拍下来扫描做成了一个电子错题集,最后冲刺阶段我在考前回归基础时有使用到这个错题集。刷完三遍后,当时市面上396地数学习题都还没出版,我就买了数三660来做拔高,勾选出其中396考纲范围内的题目,不得不说确实是有难度的,有时候甚至连续好几道题我都不会做,非常锻炼人心态。今年在考场上遇到好几道不会的数学题,我丝毫没收到影响,我想这一定有660的一份功劳。
暑假我开始了数学的二轮强化,看的强化课和《1000题》以及《优题库》,不过强化课对我来说帮助不大,我听下来觉得很基础,也没有很有用的解题技巧,现在想来还不如我自己回顾自己的一轮听课笔记。但是,题目必须要刷,数学的题感很重要,有时候几天不做题就没感觉了,因此暑假这段时间我没有特殊情况每天上午都会花一定时间做题,上面提到的两本习题册也是刷了没有三遍也有两遍,做题过程中也保持了总结的习惯。
模拟阶段,我几乎把市面上能搞到手的模拟卷都做了,包括纸质版的和电子版的,不同难度的都做了。我认为计算的能力和谨慎性是一种长期的习惯,临时抱佛脚即使再提高警惕也终归不够放心,需要长期做题习惯的积累给予自己底气。
逻辑:
我的逻辑是在四月开始的,我认为这个时间点算是早的,所以后期我有大量时间刷题。基础和强化阶段,我用都的是赵鑫全老师的书。逻辑这块,似乎网上对各个老师的评价都褒贬不一,也有很多人推荐不同板块跟不同老师。我一向是主张不要盲目从众的,很多路就是要自己走了才知道,尤其是考研路上很多课程和学习方法,别人的经验不一定适合自己。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我认为看网课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很多自己的东西是在自己刷真题的过程中积累的,一味依靠老师不可取。
逻辑的刷题我走了不小的弯路,暑假我花了两个月刷题集,这两个月对我而言几乎没有任何提高。所以在这里建议学弟学妹花更多时间利用好真题,多刷真题训练题感,我在逻辑这块的质变就是在反复刷真题的过程中出现的,真题价值远大于任何模拟题。不过最后冲刺阶段的模拟卷上的逻辑部分还是需要做的,毕竟要考虑到模拟的完整性,也需要锻炼自己对396答题时间的把控。
写作:
写作我是在最后三个月准备的,初期看了一些网课对两种作文的考察类型有了大致的了解,不过自己下笔写还是有很大的困难,所以买了参考书,我用到的所有资料有《写作攻略》和《写作真题》两本。作文这块因为我时间不多了所以没有听课,都是自己看书体会,多动笔写,照着范文学习,在网上找人批改,最后模拟卷上的作文我也会认真完成,主要为了加强自己对考试时间的把控。
全科:
396整体而言非常考验考生对于时间的把控,在模拟阶段大家一定要注重训练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尤其是试卷难度偏大的时候。23考研我所在的考场上,老师最后清点试卷的时候,我有注意到不少同学作文都没写完,遇到难题不要慌张,你难我难大家难,在这种情况下要有“完成大于完美”的意识。
(三) 英语一
本人英语基础还算是可以的,四六级均为裸考550+通过。了解到考研英语和四六级不同,所以我在考研英语的备考上没有松懈。一月我就开始了单词的背诵工作,一轮的单词背诵我是配合单词书背诵的,用到的纸质资料是《考研词汇闪过》,期间我是严格按照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学习加复习的,没有因为任何情况中断学习。一轮背诵我是投入了大量时间的,每天用于背单词的时间就有3~4h,不过我认为这个时间是值得的,一轮基础打得牢,之后我花在背单词上的时间节省了很多。进行单词一轮背诵的同时,我也有看田静老师的语法课程,不过对我来说没有任何难度,因此没什么用处。不过对英语基础不怎么好的同学,我还是非常推荐的,田静老师的课程短小精悍,讲解通俗易懂。田静老师的公众号也有每日一句的练习,学弟学妹们如果看那个没有难度,我觉得就不需要看语法课程了,可以节省时间复习其他内容。
背单词这一工作是要坚持到考前每日进行的,搁置时间久了就会忘记,一轮过后就可以采用手机软件滚动背诵了,背诵的时候无需强迫自己记住每个意思,这也很难做到,也不需要对拼写有所要求,能看懂单词脑海里反应出基本释义就够了。
一个单词,一个长难句是解决英语除作文外其他所有题型的底层逻辑,没有这两个基础,一切技巧都是白搭。在刷真题方面,质量重于数量,单纯把题目做好几遍是没有意义的,事实就是做两三遍就要记住题目答案了。因此,从第一遍做真题开始就要注重分析,不管什么题型归根结底还是单词和长难句,只要能看懂全文,就不会有不会做的题目,但凡出现模棱两可的题目或者不会做的题目,那一定是因为文章有哪部分理解出现了困难或者理解错了。第一遍刷题最大的工作就是疏通对全文的理解,不要忽视阅读过程中的生词、词组和不理解的每一个长难句,在这里推荐《高晓钟真题超精解》,这套书我觉得非常适合英语基础不错的考生,除了字体小几乎没有缺点,题目解析言简意赅,文章分析毫不废话,有一定难度的生词、词组、长难句都给你整理好了。
刷真题阶段,我遇到的最大阻力来自于新题型的七选五排序题,这块题型我后来自己难以提高,选择跟了马天艺老师,他的技巧还是有点用的,一定要自己去主动运用到做题过程中多练习才能有效果。翻译这块如果不是文字功底特别差,看课的意义也不大,可以花更多的时间看真题答案解析中的翻译解析,学习答案翻译为何更加精当并加以模仿。
英语作文的备考大家也与需要结合自身的基础,市面上很火的石雷鹏老师的课程对我来说就很基础,他课上写出来的作文我就不太满意,但是让大家拿到平均分肯定绰绰有余了。对于基础好想要争取高分的同学,可以换其他老师看看,我最后选择了潘赟老师的九宫格作文,不过我是买了书自己看的,没有跟视频课。自己看书掌握了潘老师那套写作方法后,我就投入了大量的真题练习。练习过程中我发现潘老师的范文模板痕迹也不轻,不过这也在所难免,市面上每个老师的作文都或多或少有模板痕迹,只不过每个老师的经典语料不同而已。因此,为了摆脱模板痕迹,我开始在自己关注的公众号上积累一些表达,并把他们主动运用到作文中去。这主要针对的是大作文,小作文大家就规规矩矩的按照模板就行,一定要照顾到各个应用文形式。23考研英语一考察了通知,我所在的考场监考老师清点试卷时,我竟然看到好几个同学通知的写作格式都是错的,实属不该,实在可惜!
(四) 政治
过来人可以说考研政治不需要因为自己政治基础薄弱感到担心,大部分人起点是一样的,考研政治的备考和高考区别还是很大的。
我是七月开始备考政治,看了徐涛老师的强化班课程打基础,配套的是肖秀荣的1000题巩固,这一阶段只需要按部就班学习就好,也不需要因为选择题的正确率焦虑,政治学习的黄金时段还没到。一轮基础学完,腿姐技巧班也差不多开始了,无论其他人怎么吐槽腿姐的技巧班,我还是要夸的。腿姐的技巧班就是非常适合应试,这并不是针对腿姐客场提到的两选三选这类没有办法的办法,腿姐自己也打过招呼不推荐同学们这样投机取巧,我自身对于这类所谓技巧也是一概不听全部跳过的,我所说的适合应试是指腿姐讲解的知识点,课上训练的题目真的是相对于政治大量学习内容中的精中精了,我们不需要地毯式地复习,我们只需要针对性地训练一些知识点和题目,而这些腿姐都替我们摘出来了。当然光看课是远远不够的,同时还要辅之以题海战术,微信小程序地政治题刷起来,我当时吃饭、走路、做核酸、睡前都在刷题。腿姐后期还会出她自己整理的大题可以用的背诵语料库,以及最后的十道题押题,其对标的就是肖秀荣的四套卷,大家可以选择一个老师背诵。我当时是两个老师的内容都背诵了,两位老师押的题有重复的也有互补的,重复的题就选择逻辑更清晰的背诵,互补的正好可以扩充自己的准备范围。因此,在政治大题这块,我认为我是做足了准备的,两位老师出的背诵材料我该背的都背了。而选择题,我是将市面上所有模拟卷的选择题都刷了,不出名的模拟卷我刷了一遍积累了错题的知识点,出名的模拟卷我会刷到不出现错误位置。最后在政治考场上我是丝毫不慌张的,我理想的政治客观题分数是45+,今年难度上升的情况下,我的客观题应该也有41或者42分。网上不少同学吐槽被腿姐所说的“双选题少”给害了,因为今年不少题目一反常态是双选,我认为这是荒谬的,腿姐自己说过那都是最后的方法,能依靠自己的知识判断当然是选择相信自己的知识积累!
图为电子档政治背诵资料
三、 复试备考经验
贸大初复试比例是7:3,复试专业课考察内容和初试一致,因此我认为贸大复试的备考是相对轻松的。我自身的复试备考只是将热点背诵资料过了一遍,其他专业资料翻了一遍,基本全靠初试备考的积累,就在复试中取得了91分的成绩,虽然不是最高分,但也算中上了,完全够用。而且,贸大的复试非常公平,完全不会在意你本科的出身和经历哦。
不过贸大复试中英语的考查形式比较特殊,它采取的是3min文本阅读+文本朗读+英文问答的形式,由于问答内容都与文章相关,所以作为考生很难提前准备什么答题模板,考察的更多的是我们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临场发挥能力。这方面英语口语好的同学无需担心,如果英语口语不好的同学也不用紧张,因为英语在复试中占比也不高,如果初试分数够高就完全不用担心,即使初试分数不够高,也可以将复试备考重心放在专业课上,而英语这块实在不行可以主打自信。
四、 考研心态调整
我本身是一个兴趣导向内驱力非常强的人,只要是我感兴趣的东西,我学起来就不会怕困难,只要是我坚定选择的东西,在追求过程中我就不会怕吃苦。备考路上,现在回头看我似乎付出了很多,但当时并没觉得很苦很累,当我向别人讲述我坚持了一个学期每天风雨无阻六点起床背书,亦或是一年来我刷了多少题,别人会觉得不可思议,但我自己并不觉得有什么痛苦的,甚至觉得非常快乐有成就感。
图为早晨六点多在户外背书时拍摄
二十多年来,很多人都未曾像考研备考这段时间这样沉浸于学习,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的,初始备考中我才第一次体会到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学有所成的快乐。即使痛苦但仍然坚持背书的时候,我不会放大这份痛苦,我会赞叹自己的毅力,欣赏自己身上的学术钻研精神,更加相信自己有做研究生的潜质。
当然,一整年心态不崩是不可能的,题目错太多,背了记不住,担心考不上以后的路怎么走,心态不好的时候也有很多,但这都是正常的。我当时采取的排解方式主要是吃美食和跟父母倾诉,剩下还是要靠自己调整心态,而保持心态稳定的最大诀窍就是加倍努力。因为大家心态崩的情况都是差不多的,没有人能备考一整年心态都不崩一下的,只要我们足够努力,我们就有底气对自己说“我都做到这份上了,如果我都不行,谁还能做到?如果我考不上,谁能考上?”
备考生活是非常枯燥的,我们需要适当放松自己,给自己找点乐子,不需要一直把弦绷得太紧,有时候绷得太紧反而更容易断。但是我们采取的放松方式一定要科学,切忌刷抖音这种难以总控的娱乐方式,限时刷抖音这种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哦。我们可以看看纪录片,去操场上散散步,或者给自己买点好吃的,越好朋友出去吃一顿美食,这样的放松方式还可以作为一种奖励来犒劳辛苦学习一段时间的自己,让自己更有动力完成学习目标。
五、 学姐真心话
1. 任何考验经验贴都是参考,都是无法复制的,备考过程中的很多路都需要自己走了才知道,很多弯路确实是不可避免的,无需因为自己走了弯路而焦虑。
2. 有的人适合搭伙学习,有的人适合独自学习,找研友这件事全看自己适合的学习模式。例如我就觉得搭伙学习需要迁就他人作息,会受到他人学习状态或消极情绪的影响,所以一直都是一个人学习、吃饭,这种方式我的效率更高。可能有的人就需要伙伴提供情绪价值,总之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要盲目跟风。
3. 在报机构这件事上,大多数同学都会犹豫,作全面考虑是正确的。老生研路的学长姐会帮助大家做科学的分析,大家也要理性分析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老生研路是值得信任的机构,但也并不是非报不可的,大家最好是在取得父母支持的基础上量力而行。
4. 择校很重要,考研会生动诠释“选择大于努力”这句话,这并不是否定努力的意义,而是说对于相当一部分同学来说,选择是可以弥补努力上的不足的。
5. 考研一定是艰难的,一定是要付出很多才能取得好结果的。在考研中脱颖而出的人,除了极少数天赋型选手(谁敢说自己是呢)大家都是付出百分百努力的,即使他们看上去再轻松,也只是因为他们没有在人前提及自己有多努力罢了。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