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1. 个人情况简介      


首先简单介绍下本人的基本信息以便参考,本科就读于top财经院校,专业财政学,一战上财税务专硕,二战人大,初试405+分,433税务专业基础135+,英语85+。综合成绩前15,目前已拟录取。

本科无科研或竞赛经历(个人感觉这些在人大复试阶段也不是特别重要,有当然最好,没有其实影响也不大,不必过于担心),英语基础尚可,六级裸考500+,雅思裸6.5,偏好文字和记忆性的东西,短板在于数学差,专业课税法和财政学本科有学过,但基础也不扎实,在考研之前几乎没有背过税法。
一战由于一些个人原因,没有好好准备,前前后后最多复习了三个月不到,最后当然成绩不理想。毕业之后脱产备考,也没考虑过找工作或是换一个难度较低的院校(现在想来真是够勇),报了老生研路辅导班,相当于一个“线上集训营”吧。然后一个人在家里复习,也没有去图书馆或者自习室啥的,这方面大家看自己的学习习惯,保证效率即可。

我的备考时间不长,除去一战时零零散散看的东西(二战备考之前也几乎忘光了),大概从6月才换了目标院校,正式开始复习,但学习时间和效率能够保证,尤其到后期,几乎整天都没有玩乐时间,除了必要的休息,基本都在做题或背书。

两年的考试经历,经历了从懵懵懂懂到坚定信念的漫长过程,也有迷茫和怀疑自己的时候,在专业课的学习上,两个院校不同的考察风格也让我对433备考有了更多认识,在此过程中收获了老生研路很多学长学姐和朋友们的帮助,所以有幸成功上岸后,决定将我的备考经验分享出来,希望能尽一点绵薄之力,帮到还在考研路上奋斗的你们。

当然本文也不仅限于人大的备考,考其他院校的同学也可以有所借鉴、融会贯通、借以产生一点自己的思考。



2. 目录
文章目录如下图,大家可以有针对性地看自己关注的内容:


       本文回答大概内容如下:
        1. 433专业课侧重方向、考察风格;
        2. 433择校简要分析;
        3. 考研时间规划;
        4. 各科参考资料及复习经验;
        5. 备考心态如何调整;
        6. 怎么收集信息资料、是否需要报考研班


 

二、备考前期准备


1. 专业简介      


备考前做足功课、了解各方面信息的重要程度不亚于努力复习,先找准方向、坚定目标,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正式备考前,大家要对所选专业有一个大概了解,包括考察风格是偏计算或是偏背诵、记忆,以及目标院校的考试题型、专业课的难易程度等。

对433税专而言,个人感觉计算本身难度不大(考试可用计算器),数学基础弱的同学不必太过担心,难点在于税法较多较细,需要自己花时间理解和总结,各大税种、尤其像增值税、消费税这类联系性较强的,需要系统性地了解,不能一知半解,会出综合大题一起考察,需要融会贯通,不能死记硬背,而且小税种的考察也很随机,有一些很细节的点容易忽视。此外,大部分院校考察范围还涉及税收学原理和财政学,需要的背诵量也不小,因此433应该属于既要理解、也要背记的学科。但总体来说,个人觉得难度适中,对跨考也相对友好,大家可以结合自身情况综合判断是否报考。

2. 择校分析      


备考两年,一战我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上财,原因是专业课的教材就是我们本科用过的,感觉学起来会更轻松一点。但事实证明,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盲目报考是很不可取的。

大概在去年6月,我才正式考虑要换目标院校,二战换学校的确会承受很大心理压力,但结合自身情况和各方面客观因素,又咨询了老生研路税专的学姐,最后还是坚定了报考人大的决心。

在择校方面,建议大家最迟在7月前就要确定好目标院校,并且定好之后就不要再怀疑或者纠结,一定要抱着坚定的心态备考,不能想着先学学看,如果不好,到后期再换院校,这种“留后路”的心态很容易导致中途懈怠。

关于如何择校,老生研路在9、10月份会有相关的讲座,如果是专业课相同的学校,可以到时候报名参加一下择校讲座,便于二选一。

其次,如果大家对于选择目标院校有所纠结,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要衡量自己的实力,不要选得过于简单稳妥或者太过好高骛远,超过自己现有基础一点、但稍作努力又能够够到的学校,我认为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当然,在大家评估自己实力时,除了考虑自身学习基础,也要衡量自己的努力程度,如果你选择一个较难的院校,不能一时鸡血就盲目地冲,可以先问问自己,有没有信心做到每天严于律己、并坚持半年以上时间,以及有没有做好失败的准备,如何调整自己心态等等;

第二,明确自己的主观偏好,包括院校所在地区、是否985或211、专业发展前景等,这些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即可;

第三,要客观分析目标院校的各方面信息,例如专业课考察侧重点、报录比、复试情况等。

这里以人大和上财的税专为例,从考察方向来看,两个院校除了专业课以外,其他三科考的都一样(英二、政治、396),专业课上,我认为人大专业课其实没有上财难(个人非常主观的感受而已,勿杠),在题型设置上,人大考单选、判断、简答、计算,上财除以上几种题型外,还有不定项选择(常常有挖坑,易丢分)和论述题(无标准答案的话,自行感受,可以说有利有弊吧)。
此外,两校的考察风格也不尽相同,个人觉得人大税收学理论考察较细,需要背诵的部分更多,选择题会考到书上的原话,而且简答题也相对固定,背好了就能稳拿分,税法计算题不是特别难,主观认为上财的计算题难度还会稍高一些。


接下来从录取分数线来看,下图对比了近三年两校的数据以供参考:


但众所周知,考研难易不能凭分数线高低一概而论,如上所述,上财专业课有不定项选择和论述题,专业课高分相对不易拿到,基本很少有130+的分数,但人大专业课如果税法学得够扎实,加之把该背的内容背好背熟,拿到一个较好的专业课分数问题不大,有好些可以达到135,甚至140分,因此虽然两校录取分数有所差距,对专业能力的要求却都是很高的,可见,觉得上财收分低一些就更容易考上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这里建议大家在评估自身实力时,预计下自己每科能达到的一个大概分数,把各科分数加起来,看能否达到目标院校的录取分数线,我当时定的目标就是英语85+,政治70+,396数学120+,专业课130+,算起来刚好能达到人大分数线,就觉得还有希望能冲一冲。


在考虑分数线高低之外,还要关注报录比和复试的问题。人大近两年没有公布报录比,根据18年及以前的数据,人大税专报录比大致在3:1左右(18年报考人数145,录取45人),但感觉近两年的报录比应该不止3:1,招生名额基本稳定在35人左右,而上财税专的招生人数则稍多一点,一般在45人左右,报考人数也会相对多些,报录比大概是7:1。从复试情况来看,由于我一战没有进面,不太了解上财复试风格,但两校都是差额复试,人大去年复试被刷6人,今年大概也刷了8人,在复试阶段高分被刷的情况也几乎每年都有,这也是我觉得考人大的难处所在——太“卷”,分数高、容错率低、竞争激烈、考生都很强,因此选择报考人大也很考验心理素质。总的来说,我觉得两校考研并不存在谁易谁难,关键还要看自己的抉择。


以上也仅代表我个人在两年备考过程中,对于两校税专考试的主观感受,建议大家以我说的这几方面因素为参考,自己收集信息后再进行综合评估,切不可根据分数线或报录比等片面的数据盲目决定,如果实在自己拿不准,可以寻求机构老师或者学姐的帮助。


 

3. 时间规划      


在确定好目标院校后,下一步就要进行总体时间规划,合理的时间规划不仅可以帮助对各科的复习有一个系统安排,分配好时间,克服拖延症,而且可以让你做到有条不紊、不慌不忙,尤其是在后期,对各科复习情况能够心中有数、便于查漏补缺。

根据辅导班学姐的建议,我是把自己的学习规划分为长期、中期和短期三部分内容。


长期规划就是从你开始备考的月份起,到考研结束,将各科复习分为基础、冲刺、强化等不同阶段,可以以三个月为一个周期,在三个月内,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例如数学过完一轮、英语词汇过一遍等;

其次,中期计划就是将长期目标落实到每月或每周,如何将三个月的目标分解到每月/周,需要制定每月/周看多少页、学几章,才能按时完成长期规划;

短期规划可以理解为每天给自己定个小目标,睡前可以在脑海中复盘一下今天的学习情况、规划下明天的学习任务,也可以利用to do list或便利贴等,将每天的任务列出来、记录完成情况。

参考下图,我自己的习惯是一个月进行一次学习复盘,看看目前的进度是否能完成之前制定的长期学习计划,每周会列一个各科的学习任务,大概规划一下这一周的学习量,此外基本每天做to do list,提前规划下第二天的时间、梳理下学习任务。

另外带我的学姐也会实时根据我的复习进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更好的适应我的节奏。


      
在各科时间分配上,个人建议将重心放在专业课和数学(396),这两科分值较大且容易拉开差距,我一般每天花在专业课和数学/逻辑上的时间各占1/3,其他时间就是英语或者政治。英语可以早一点开始打基础,逐步提高,但每天花的时间不建议太多,我一般只会花1-2小时。政治一般在8或9月开始复习都不迟,前期不建议花太多时间。    

总的来说,时间规划主观性强,关键不在于学习时间的多少,更需要重视的是学习效率以及时间的合理分配。


 

三、各科备考经验


1.396经济类联考      

【参考资料】:核心笔记、800题、逻辑精点、周建武管综真题

【时间线】:
6-8月,看网课视频,自己做笔记,数学、逻辑一轮结束;
9-10月,数学刷800题、整理公式、笔记,逻辑做管综历年真题;
11-12月,准备逻辑作文,数学查漏补缺、做错题;

【复习方法】:

关于396复习资料的选择,我买过很多参考书,但看下来觉得有一些重复,数学部分建议用好核心笔记和800题就已经很足够了,张宇的优题库感觉偏难,基础好、想刷题的同学可以用用看,机工版的数学精点个人觉得没必要买,知识点大部分和核心笔记是重合的,且例题也不是很具代表性。

此外,线代、概率论、高数等课本是本科学校的用书,我在复习时会看看上面的笔记和习题。逻辑部分,机工版的逻辑精点可以用来分模块刷题,但不建议看上面的知识点讲解,会浪费较多时间,且文字晦涩,还不如看网课,到后期纯刷题的时候可以用周建武的管综历年真题,模考则可以用经综历年真题,加上作文一起计时做。

对于逻辑这块的学习,建议大家不要自己去看书上的知识点,个人感觉看了并没有什么头绪,还可能会越看越懵,在理解阶段,看网课是很好的选择。

形式逻辑部分我跟的是老吕,我看下来的感觉是他讲得会更通俗易懂,而且总结的口诀、给的例题是真的好用,整个课程大概就几节课,基本上完整看过一遍就会对形式逻辑有大概的掌握,形式逻辑总的来说课少、费时短,但性价比极高,掌握方法后、多练点题就能保证基本不丢分,在学完之后一定要多做题保持手感,并且时常翻出笔记和口诀来看看。

论证逻辑部分感觉今年考察难度有所提升,需要引起重视,网课我跟的是薛睿老师,他例题讲得很清晰,但这部分仅靠听课是完全不够的,重要的是自己去做题感受以及不断地总结和体会错题。大家还可以下载一个叫MBA大师的app,不仅可以看网课,还有一个搜题的功能很方便,搜关键词就可以看到关于逻辑题目的详细讲解。写作我跟的是王诚老师,大概过了一遍网课,感觉看几篇范文、学习下方法论和模板就够用,也可以试着自己多写几篇找找感觉。

数学部分一向是我的短板,396成绩不高就是败在了数学上,但实际今年数学的难度并不高,在概率论部分甚至可以说考得很简单,只需要背公式就能做出来的那种,而且取消了计算题、只有选择题,也更加容易得分。

关于396数学的备考,我认为还是重在基础,没有偏难怪的题目,基本的公式、典型的例题是需要掌握的关键。我对数学的复习也大部分放在了基础知识上,一轮就是刷网课、边听课边做笔记,建议大家在听课之后自己整理一份笔记,摘出一些必背公式并反复记忆,以及做的一些例题、错题都可以专门记录下来反复看;二轮就是疯狂刷题的同时不断巩固基础知识点,建议800题和核心笔记上的题目一定要反复做,尤其是有代表性的题目,可以自己归类下题型和解法。到后期可以用模拟卷练手,主要在于保持做题手感、提高做题速度,建议可以配合逻辑部分的题目一起做,这样可以统筹安排两部分的时间。在考前也可以再把总结的知识点和典型例题拿出来看看,尤其是线代、概率论这些需要记忆的公式较多的,考前看两眼的记忆往往是最深刻的。


此外,还要提醒大家的一点是,396一定一定要模拟考试,可以在网上买专门的答题卡来做,严格计时。因为396的时间很紧张,今年我的第二篇作文就差100字没写,据我观察,考场里也有好些人没答完题,所以考前模考很重要,要提前规划好时间,尽量避免答不完题的情况。

 

2、433专业课
      


因为一战的时候没有足够重视,专业课纯自学,分数极其不乐观,所以二战的时候为了降低失败的风险,我开始考虑报一个线上集训营或者辅导班什么的,在本科上岸同学的推荐下(二战孩子伤不起TAT),我了解到了老生研路,并最终选择了433税务专业课辅导班。

【参考资料】:

在听辅导班课程的时候我主要使用的是老生研路课程的配套讲义,除此之外我还使用了其他书籍资料,给大家以供参考。
陈共《财政学》第9版&第10版、朱青《国际税收》、东奥轻一《税法》、CPA《税法》

注:关于参考用书的一点说明:上图朱为群老师的《中国税制》和胡怡建老师的《税收学》是我一战用的教材,二战时偶尔作为辅助理解使用,考人大的同学不看也可。另外,也有人推荐吕冰洋老师的《税收学原理》,但授课学姐说教材难度偏大,考试并不太会涉及这部分内容,可能会涉及到了都会在课程里面讲解,所以我个人下来就没有单独再看,大家可视自身情况决定是否要看。
关于《财政学》的版本问题,第9版和第10版内容大致相同,章节排列稍有改动,第10版在9版的基础上有一些增删,但由于考试会涉及之前的内容,还是建议大家两版、包括配套的学习指导书都看看,第7版里有一些内容(例如最适课税论)也有可能考到,大家可以找下电子版,看下这部分即可。

【时间线】:
6-8月:配合《轻一》看老生研路的课,自己下来结合课程班的讲义整理税法笔记,同时细看《财政学》,总结简答题考点;
9-10月:税法基本结束一轮,开始重点背记几个大税种的知识点,简答题考点反复巩固,同时整理《国际税收》的简答题;
11-12月:大税种查漏补缺,小税种挑重点记忆,看税收热点,简答题反复背,对《财政学》中可能考选择、判断的部分再细细地过一遍;

【复习方法】:
人大专业课的考察风格是既强调税收实务,也重视税收原理,以下对这两部分内容分别进行说明。
税收原理,主要考察陈共老师《财政学》的税收部分(第九版10-13章),以及朱青老师的《国际税收》。我是先搭配了课程、细看财政学,在书上勾画出学姐说的标记出容易考选择、判断的地方,到后期也会反复回看几遍,例如今年人大选择题考到一个“国家税收制度的核心”,就是书上的原话,这些点如果不细看书,就会觉得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很容易选错。

此外,税收原理也是简答题考察的重点,基本上简答题每年都会考2个财政学、1个国际税收和1个税收征管,而且简答题分值很大,一题有10几分,所以简答题一定要背熟背好,保证万无一失,否则专业课很难上130的。

我准备简答题的方法是,先看书(包括两版财政学和学习指导书),再看老生研路的课,然后再看书,结合课程讲义上的框架,制作每个章节的思维导图,再把可能考简答题的题目列出来,自己整理出有条理的答案,后期就一直循环记忆总结版本的笔记,每天背1-2个题目,反复背到考前最后一天,这样拿到考卷的时候,看着每个简答题都是准备过的、能一下想起来对应的内容,答题也更有信心。

就税法而言,我前后大概过了两轮,我的个人习惯是每一轮都细细地看,所以不会安排太多次的复习,尽量一次就全面到位,第二次加深印象、查漏补缺即可。第一轮的时候,我是看结合《轻一》,老生研路的课程,结合配套讲义先理解、再自己做笔记,税法的笔记不太推荐做手写版,比较费时,如下图,我是用平板打字,加上截图一些课件,整理一份自己的笔记,在后期背税法时就会体现出优势,可以记得更高效、更快捷,也方便随时查询相关内容,但大家看自己的学习习惯,只用书不用笔记也可。

    
在辅导班的课结束、笔记整理完之后,就是第二轮的疯狂记忆加巩固,其实背记税法完全可以利用零碎时间,我就习惯每天吃完午饭之后,站一会休息下,就带着笔记去背,每天规定自己背哪一块的内容,长期坚持下来会发现对税法已经有了一个系统的全新认识,而且时常巩固之后也不会容易忘记,尤其对于增、消、两个所得等大税种而言,背记的工作可以进行多遍、不断查漏补缺,也要关注新的税收动态,及时更新笔记。对小税种而言,人大在选择、判断中也有考一些较细的点,例如“资源税从价兼从量征收的是什么”、“不征收印花税的合同”等,因此小税种也不能忽视,还是要抓重点记一记,但不必作为计算题掌握。

到二轮税法基本结束后,除了反复巩固基本知识外,还要关注税收热点,人大几乎每年都有考到最新的改革,今年也有考一个“疫情影响下,亏损弥补从五年延长至十年的包括哪些行业”,这些内容就是大家需要进行课本外补充的,我直接用的是老生研路学长学姐整理的税收热点,省下了很多自己收集资料的时间,大家也可以关注“国家税务总局”、“言税”等公众号,随时关注最新税法动态。

此外,税收征管的考点也不能忽视,在选择题中一般会和各税种结合起来考察,例如“没有设置扣缴义务人的税种”,在简答题中也会有一道关于征管的,这部分变动较大,考察内容不确定,建议大家结合CPA的税收征管,自己整理下可能考到简答题的部分(个人觉得人大简答题爱考的都是答案较有条理、较客观的内容)。

今年很多人专业课丢分,就是在税收征管的简答题上,考了一个“税收担保的方式”,很多人没有复习到,或是没有作为简答题复习,我恰好在平时的课程里听授课学姐强调过这个知识点,就很幸运基本都答到点子上了。这道题大概10几分,是真的很能拉开差距,所以复习时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存在侥幸心理,一定要把书看细,准备全面一点总没错。
总的来说,人大税法计算题的难度低于CPA,但考察较细、范围较广、会涉及税收热点,再加上税收学原理要背的东西也挺多,专业课的确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

 

3.英语      


【参考资料】:张剑黄皮书、任意版本的刷题版真题、新东方考研大纲词汇5500词

【时间线】:
6-8月,单词大致过一遍,能掌握核心词汇基本词义,真题每周1-2套,唐叔阅读课断断续续看了一些;
9-10月,单词二轮,熟记核心词汇(包括熟词辟义)、重点词组整理总结,真题继续做(有开始选做一点英一的真题),体会做题方法;
11-12月,准备作文,反复刷真题,尤其是要总结反思之前做错的题,主要在于保持手感、查漏补缺;

【复习方法】:
我的英语复习经验其实不具备很大参考性(捂脸),仗着英语基础还行,第一年直接裸考(连5500核心词都没背完那种),一战英语83,因此第二年我仍然没有把重点放在英语上,复习主要是背词汇、做真题,个人感觉背好词汇、刷透真题、再掌握一定技巧,英语二整体难度不大,即使英语基础不太好的同学也不用太过担心。
具体来说,首先要解决词汇,前期复习精力可以主要放在背记单词上,可以定个硬性计划,每天背多少单词,但我并不建议死记硬背词义和拼写,而是要学会应用,而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真题去理解词义、明白语境、甚至可以培养出语感。

在核心词基本掌握之后,一定一定一定要用好真题!刷过历年真题就会发现,有一些重点词和词组都会反复考,尤其是在完形填空中,经常会有大致相同的考点,之前出现在文章里的,之后很可能就变成了选项,因此真题一定要高度重视。

我的用法是先做黄皮书,前期时间充裕的时候每周定好两个小时,做一套真题(不写作文),做完之后花2-3天时间精读每篇文章,整理生词、反思错题,基本上一轮下来,哪些是核心词都已经大致心中有数了,这样背单词的时候也会更加有侧重点,着重去记熟一些重点词。英二的真题刷完之后,我用了英一的刷题版,选一些完形和阅读来做,主要目的在于保持做题手感。


到冲刺阶段,开始二刷英二的真题,由于一刷的印象已经比较淡了,也可以定好时间,加上作文一起重新模拟考,尤其对于之前做错的题目,一定要反复体会,并且在二刷真题的过程中可以着重感受下阅读方法和技巧,这里就不得不安利一下唐迟老师的阅读技巧课,他会通过真题来讲方法,在掌握了方法后再去看题目,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而且也避免踩到很多考研英语常设置的“坑”。


其他的书,例如王江涛老师的写作、唐静老师的翻译等,我也有买,但个人感觉用处不太多,除非你时间真的很充裕,不然根本没办法完全利用起来,而且个人感觉写作和翻译上大家分数都差不多,其实看看网课视频、自己准备下句型和模板就完全够用了,重点还是建议放在阅读上,毕竟2分一个,要想拿到80+,尽量要保证阅读只错2个以内。

4.政治      

【参考资料】:肖秀荣系列、徐涛核心考案

【时间线】:
9月-10月:配合核心考案看徐涛老师视频,看完一章之后做肖大大1000题的对应章节,标注出错题;
11月-12月:做肖四肖八、背知识点;

【复习方法】:
政治我花的时间很短,而且成绩也一般,不太具有发言权,但还是简单谈下我对政治备考的看法。首先,政治不易拉开差距,尤其是在旱区卡分较严的情况下,想靠政治就能成功上岸的选手基本上是很少的,因此它性价比相对没有专业课和数学高,所花的时间在几科中一般是最短的。

政治的复习不建议太早开始,一般在8-9月开始准备都是较合理的,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提前或推后一个月。我的学习方法是前期看视频、刷题,后期就靠肖四肖八,网课比较推荐徐涛老师,相对不那么枯燥,《核心考案》这本教材也会比肖版的《知识点精讲精练》更浓缩一些,看完一章视频后用肖秀荣1000题来刷题,尤其是哲学部分,不能死记硬背,多做题有利于帮助理解知识点。在肖四肖八到货之后,就开始做题、背知识点,尤其是主观题部分,不得不说一句肖大大yyds,几乎每个大题都押中了方向,救了政治花时间太少的我,因此拿到肖四肖八一定要立刻用起来,而且里面的知识点尽量都要掌握,很有可能在考场上就会遇到原题!当然如果你的时间还充裕,也可以买市面上其他的政治模拟卷(徐涛、腿姐等)来做做练手。

关于政治备考其实我的心得不多,也没花太多时间和心思去提高这一科,大家可以移步考研帮、知乎等看看其他大神的政治考研经验分享,在此就不过多赘述了。


 

四、总结


1. 备考心得      

前前后后在考研上花了近两年的时间,经历了从纠结、怀疑、痛苦再到收获的漫长过程,期间也有很多次心态崩溃,尤其是在一战失败后,面临就业、考研、毕业等多重压力,实在很难坚定自己的选择,二战换目标院校、还是分数更高的院校,真的很考验心理素质,因此在备考中,关于心态调整还是有一些个人体会,以下分不同的阶段给大家借鉴参考。


        
首先在考研前期,这段时间压力不算很大,容易散漫懈怠,大部分人的常态是每天带着书去刷刷网课、背点单词,就过了一天,虽然学习了,但效率实际上很低,没有紧迫感。克服这一阶段拖延症和懒惰的办法,我认为在于通过严格的计划来约束自己,上述也有提到关于时间规划的问题,在考研前期就要按部就班的完成各阶段的计划、及时复盘,不能把夯实基础的工作堆到冲刺期再进行,否则就会发现知识学得太急太快、导致很多内容只是一知半解。除了定期做计划外,还可以养成记录自己学习时间的习惯,如图,我常用的记录工具是番茄to do,每天学习的时候就定一个番茄钟,不仅可以戒手机,也可以清晰地看到每天在各科上分配了多少时间。

到中期大概8-10月的时候,基本上都会开始产生焦虑情绪,这一阶段也是最容易怀疑自己的时候。如果觉得压力太大,可以适当转换下学习方式,把背书、学习变成一种习惯,而不要当成一种沉重的负担,千万不要顶不住压力就放弃,太累的时候可以适当安排合理的放松,我这一阶段吃饭的时候都会看会电视、换下心情,吃完饭就利用休息的时间背背书,周末也会有一天free time,也不觉得学得很累。同时要用好各种碎片时间,提高可利用时间的学习效率,调节好学习和生活,找到一个自己适应的状态,这样到后期才不会过于疲惫。
11-12月这一阶段的心态调整真的尤为重要,甚至会直接影响你的考试状态和发挥。我在这个阶段其实也日常怀疑自己,总觉得考不上了、没时间了,晚上也会失眠,但换个角度想想,实际上没有人能做到复习得万无一失,我们能做的只是尽量不去想是否能考上这个事、将关注点更多放在复习本身,“克服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做”,不要浪费太多时间去想考不上怎么办、还有好多没看怎么办,与其徒增烦恼,不如把时间留给学习,能看多少看多少。这一阶段也要回归到基础知识,把重点、考点反复看,不要再去纠结难题,把能做的做到最好即可。

 

2. 课程选择      


在备考过程中,收集信息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包括考试相关数据、学习资料、复习方法等。关于院校的信息,例如报录比、招生人数等,可以上目标院校的研究生院官网查询。考试资料和备考方法就是微博、考研帮、知乎等,到处搜集经验贴,尤其是同校同专业的帖子,十分宝贵,最好能联系到直系的学长学姐,真的会在考研路上帮到你很多。
我准备二战的时候其实很矛盾,不晓得该怎么复习,恰好当时看到本科同专业的同学在朋友圈发表上岸感言,心里真的非常非常羡慕,于是就去问了他的备考经验,想看看自己差在哪里,用什么方法可以第二年顺利上岸,也是通过这个机会了解到老生研路的课程。

最开始也是抱着观望的态度,咨询了下课程班的学姐,慢慢了解下来,觉得不仅课程专业靠谱、态度认真负责,最关键的是授课讲师很多都是已上岸的直系学姐,对学校和专业的了解程度非常深刻,很有针对性,所以毫不犹豫的报了名,不夸张的说,我认为能够成功上岸,有1/3的因素来自学姐们的帮助,很感谢她们不厌其烦地解答我对专业课的问题、对我在备考中的各种疑惑倾囊相授、还会不时兼任心灵导师哈哈。
关于是否报培训班,我认为每个人的想法和情况都不相同,如果你自律性一般、信息收集能力不强,那我觉得培训班可能会让你节省很多时间,尤其在专业课上,能找到直系的学长学姐以及专业的机构,除了会产生督促学习的作用,还能获得很多一手资料和宝贵的信息、经验。而对于公共课的培训班,尤其是一些线下班,个人觉得意义不是很大,甚至有些浪费时间,网课视频资源现在都很丰富,比起动辄几千上万的线下辅导班,感觉网课视频性价比简直不要太高,学习时间灵活、选择也更丰富。

总之,无论报班与否,关键还是要以最高效地学到知识为目标,指望报班就能考上的想法是不现实的,最重要的还得是自身的努力,知识的融会贯通、主动输出往往比被动填鸭式的输入更有意义。
        
啰啰嗦嗦的写了近万字,尽量把能想到的备考经验都拿出来分享给大家了,但也难免会有疏漏和没能解答到的地方,逻辑上也不够清晰,大家就挑自己觉得有用的部分参考即可。
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给我评论留言或者私信~最后,祝大家都能成功上岸,一战成硕,加油!